本Script功能為日曆,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。
地政司
至中間內容 至網站導覽

法規樹狀查詢

土地法施行法 》符合條件的條文共有 66 筆

沿革與前言查詢結果匯出友善列印

土地法施行法

中華民國100年6月1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122991號令刪除第44、45條條文

第一編、 總則

立法依據

第 1 條本施行法依土地法第九條之規定制定之。

施行日

第 2 條土地法及本施行法自本施行法公布之日施行。

施行前辦理地政事項之效力

第 3 條在土地法施行以前,各地方辦理之地政事項,應經中央地政機關之核定;其不合者,應令更正之。

各類土地之分目及其符號之訂定

第 4 條土地法第二條規定各類土地之分目及其符號,在縣(市),由該管縣(市)地政機關調查當地習用名稱,報請中央地政機關核定之;在直轄市,由直轄市地政機關自行訂定,並報中央地政機關備查。

一定限度土地之劃定

第 5 條土地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至第四款所謂一定限度,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會同水利主管機關劃定之。

國營事業需用公有土地之撥用程序

第 6 條凡國營事業需用公有土地時,應由該事業最高主管機關核定其範圍,向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無償撥用。但應報經行政院核准。

土地面積最高額之分類限制

第 7 條依土地法第二十八條限制土地面積最高額之標準,應分別宅地、農地、興辦事業等用地。宅地以十畝為限;農地以其純收益足供一家十口之生活為限;興辦事業用地視其事業規模之大小定其限制。

土地債券清付之期限

第 8 條依土地法第二十九條以土地債券照價收買私有土地,其土地債券之清付期限
,最長不得逾五年。

第二編、地籍

施行前地籍測量之效力

第 9 條在土地法施行前,各地方已辦之地籍測量,如合於土地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者,得由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將辦理情形,報請中央地政機關核定,免予重辦。

接受登記聲請期限之報備

第 10 條依土地法第四十八條公布登記期限,應報請中央地政機關備查。

施行前土地登記之效力

第 11 條土地法施行前,業經辦竣土地登記之地區,在土地法施行後,於期限內換發土地權利書狀,並編造土地登記總簿者,視為已依土地法辦理土地總登記。

土地總登記之辦理與發照費用之扣除

第 12 條已辦地籍測量,尚未辦理土地登記,而業經呈准註冊發照之地方,應依法辦理土地總登記,發給土地權利書狀。但所收書狀費及登記費,應扣除發照時已收之費用。

法院停辦不動產登記

第 13 條依土地法辦理土地總登記之地方,自開始登記之日起,法院所辦不動產登記
,應即停止辦理;其已經法院為不動產登記之土地,應免費予以登記。

(刪除)

第 14 條(刪除)

公告期限之核定

第 15 條依土地法第五十五條及第五十七條所為公告之期限,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報請中央地政機關核定之。

未稅白契之緩報及免罰

第 16 條在辦理土地總登記期間,未稅白契准緩期報稅,並免予處罰。

表冊格式及尺幅之制定機關

第 17 條土地登記書表簿冊格式及尺幅,由中央地政機關定之。

登記總簿滅失補造之規定

第 17.1 條登記總簿滅失時,登記機關應依有關資料補造之,並應保持原有之次序。
依前項規定補造登記總簿,應公告、公開提供閱覽三十日,並通知登記名義人,及將補造經過情形層報中央地政機關備查。

登記費及書狀費之徵收

第 18 條土地登記費及書狀費,不因標準地價發生異議停止徵收。但標準地價依法決定後,應依照改正。

地形過碎之測繪登記

第 19 條起伏地區田地坵形過碎時,得就同一權利人所有地區相連地目相同之坵併為一宗,並於宗地籍圖內測繪坵形。但登記時仍按宗登記。

兩宗以上土地不得合併之規定

第 19.1 條兩宗以上之土地如已設定不同種類之他項權利,或經法院查封、假扣押、假處分或破產之登記者,不得合併。

第三編、土地使用

使用地編定之通知

第 20 條依土地法第八十四條編定使用地公布後,應分別通知土地所有權人,並報請中央地政機關備查。

使用土地最小面積單位及集體農場面積之核定

第 21 條依土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土地使用最小面積單位,及依土地法第八十六條規定集體農場面積,應報請中央地政機關核定。

照價收買地價之給付

第 22 條依土地法第八十九條照價收買之土地,其地價得分期給付之。但清付期限最長不得逾五年。

都市計畫擬訂、變更之報核

第 23 條都市計畫之擬訂及變更,應報請中央地政機關核定之。

分區開放之區域與分期開放時間

第 24 條新設都市分區開放之區域,於都市計畫中規定之;分期開放之時間,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依地方需要定之。但應經中央地政機關之核定。

土地及建物價格之估定

第 25 條土地法第九十七條所謂土地及建築物之總價額,土地價額依法定地價,建築物價額依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估定之價額。

農物繳付地租之折價標準

第 26 條依地方習慣以農產物繳付地租之地方,農產物折價之標準,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依當地農產物最近二年之平均市價規定之。
地價如經重估,農產物價亦應視實際變更,重予規定。

定期耕地租用契約準用不定期耕地租賃契約終止限制規定

第 27 條土地法第一百十四條第一、第二、第六、第七各款之規定,於定期租用耕地之契約準用之。

未失效能部分價值之估定

第 28 條依土地法第一百二十條,承租人向出租人要求償還其所耕地特別改良物時,其未失效能部分之價值,得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估定之。

荒歉減免租金之核定

第 29 條土地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減租或免租之決定,應經中央地政機關之核定。

永佃權之準用規定

第 30 條土地法第一百十五條、第一百二十二條及第一百二十三條之規定,於有永佃權之土地準用之。

荒地使用計畫之擬定機關

第 31 條各地方荒地使用計畫,由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定之,並報請中央地政機關及中央墾務機關備查。但大宗荒地面積在十萬畝以上者,得由中央地政機關及中央墾務機關會同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定之。

自耕農權義規定之準用

第 32 條承墾人墾竣取得所有權之土地,其使用管理及移轉、繼承,均準用土地法及本法關於自耕農戶之規定。

城市土地重劃之報核

第 33 條城市地方土地重劃,應經中央地政機關核定之。

農地重劃計畫之擬定報備

第 34 條農地重劃計畫,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依農業技術地方需要定之,並應報請中央地政機關備查。

重劃區內地價之決定

第 35 條土地重劃區內之地價,如尚未規定,應於施行重劃前依法規定之。

第四編、土地稅

各種稅率之擬定呈核

第 36 條業經依法規定地價之地方,應即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分別依土地法第一百六十九條擬訂基本稅率,依第一百七十一條擬訂累進起點地價,依第一百七十三條擬訂加徵空地稅倍數,依第一百七十四條擬訂加徵荒地稅倍數,依第一百八十條擬訂土地增值免稅額,及依第一百八十六條擬訂建築改良物稅率,併層轉行政院核定舉辦地價稅、土地增值稅及建築改良物稅。

第四編、土地稅

(刪除)

第 37 條(刪除)

第四編、土地稅

(刪除)

第 38 條(刪除)

(刪除)

第 39 條(刪除)

估價規則之制定機關廢/停

此條文已經停止適用 / 廢止

第 40 條地價調查估計規則及土地建築改良物估價規則,由中央地政機關定之。

估價規則之制定機關

第 40 條地價調查估計及土地建築改良物估價之估價標的、估價方法、估價作業程序、估價報告書格式及委託估價等事項之規則,由中央地政機關定之。

改良物之一併收買

第 41 條依土地法第二十九條、第三十三條、第三十四條、第八十九條及第一百五十七條照標準地價收買之土地,其改良物應照估定價值,一併收買之。但該改良物所有權人自願遷移者,不在此限。

各種稅率之增減程序

第 42 條地價稅基本稅率暨累進起點地價、空地稅倍數、荒地稅倍數、土地增值稅免稅額及建築改良物稅率,確定施行後,如有增減必要時,應依本施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之程序辦理,並於會計年度開始前確定公布。

空地荒地應繳地價稅之意義

第 43 條土地法第一百七十三條、第一百七十四條所稱之應繳地價稅,係指該空地及荒地應繳之基本稅。

不在地主加徵地價稅之程序廢/停

此條文已經停止適用 / 廢止

第 44 條不在地主之土地,應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政府按年查明,依法加徵其地價稅。

不在地主加徵地價稅之程序

第 44 條(刪除)

不在地主情形消滅之呈報

第 45 條(刪除)

不在地主情形消滅之呈報廢/停

此條文已經停止適用 / 廢止

第 45 條土地所有權人於其不在地主情形消滅時,應申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。但自申報之日起,經過一年後,始得免除土地法第一百七十五條之限制。

土地稅減免之標準及程序之制定機關

第 46 條土地稅減免之標準及程序,由中央地政機關與中央財政機關以規則定之。

變為稅地之起徵時間

第 47 條免稅地變為稅地時,應自次年起徵收土地稅。

免稅地之免除開始年度

第 48 條稅地變為免稅地時,其土地稅自免稅原因成立之年免除之。但未依免稅原因使用者,不得免稅。

第五編、土地徵收

(徵收土地之範圍)

第 49 條徵收土地,於不妨礙徵收目的之範圍內,應就損失最少之地方為之,並應儘量避免耕地。

(徵收土地計畫書應載事項)

第 50 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之徵收土地計劃書,應記明左列事項:
一、徵收土地原因。
二、徵收土地所在地範圍及面積。
三、興辦事業之性質。
四、興辦事業之法令根據。
五、附帶徵收或區段徵收及其面積。
六、土地改良物情形。
七、土地使用之現狀及其使用人之姓名、住所。
八、四鄰接連土地之使用狀況及其改良情形。
九、土地區內有無名勝古蹟,並註明其現狀及沿革。
十、曾否與土地所有權人經過協定手續及其經過情形。
十一、土地所有權人或管有人姓名、住所。
十二、被徵收土地之使用配置。
十三、興辦事業所擬設計大概。
十四、應需補償金額款總數及其分配。
十五、準備金額總數及其分配。

(徵收土地圖說應載事項)

第 51 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之徵收土地圖說,應繪載左列事項:
一、被徵收土地之四至界限。
二、被徵收地區內各宗地之界限及其使用狀態。
三、附近街村鄉鎮之位置與名稱。
四、被徵收地區內房屋等改良物之位置。
五、圖面之比例尺。

(計畫書等之份數)

第 52 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之徵收土地計畫書、徵收土地圖說及土地使用計畫圖,應各擬具三份,呈送核准機關。

(土地使用計畫圖之定義)

第 53 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之土地使用計畫圖,如係興辦公共事業,指建築地盤圖;如係開闢都市地域,指都市計畫圖;如係施行土地重劃,指重劃計畫圖。

(核准徵收程序經過情形之呈報)

第 54 條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於土地徵收地價補償完畢後,應將辦理經過情形
,陳報中央地政機關核准備案。

(核准徵收公告應載明之事項)

第 55 條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所為公告,應載明左列事項:
一、需用土地人之名稱。
二、興辦事業之種類。
三、徵收土地之詳明區域。
四、被徵收土地應補償之費額。
前項公告,應附同徵收土地圖,揭示於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門首及被徵收土地所在地。

(核准徵收通知之方法)

第 56 條依土地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所為通知,應照左列之規定:
一、被徵收土地已登記者,依照登記總簿所載之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他項權利人姓名、住所,以書面通知。
二、被徵收土地未經登記者,應以所在地之日報登載通知七日。

(保留徵收期間之起算)

第 57 條保留徵收之期間,應自公告之日起算。

(補償金之計算與發給)

第 58 條被徵收土地補償金額之計算與發給,由需用土地人委託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為之。

(被徵收土地應有負擔之補償)

第 59 條被徵收土地應有之負擔,由該管直轄市或縣(市)地政機關於發給補償金時代為補償,並以其餘款交付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。

(最後移轉價值之標準)

第 60 條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二款之最後移轉價值,以業經登記者為準。

(遷移無主墓之公告)

第 61 條依土地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項之規定遷移無主墳墓時,應於十日以前公告之,公告期限不得少於七日。

網站導覽 SITEMAP按下可縮合footer選單
回到上面